close

我告訴自己要放寬心胸,來到新環境應該要學習的事情很多,想著不要讓過去的觀念綁架自己能夠適應另一個文化的能力,嘗試著要把自己歸零,讓勇氣成為新的方向。

但是我發現,要完全的歸零,非常困難。

從最基本的吃、喝、拉、撒、睡,完成生活的每件大小事似乎都是一項需要學習新技能,

更不用說語言與文化的差異,以及如何在融入當地的時候又如何保有自己的特色。

很感謝我前面有榜樣帶我,兜兜在我前面先來尼泊爾做長期志工一年,

每一個生活的技能,她慢慢教會我,帶我去探訪一戶又一戶人家,讓當地人可以好好認識兜兜的接班人。

 

Putting kodo

兜兜帶我去拜訪當地婦女,順便去幫忙她插秧

 

煮飯要開瓦斯爐,不是啪一聲就會有火,要自己用打火器。

沒有電鍋,只有高壓鍋和簡單的工具,炒蒸煮烤燜,兩個鍋完成一切。

洗澡洗碗洗衣服要自己拿水,水沒有很多,用完就沒有了。

洗澡要去水源地,裹著一條洗澡布,在不可以露點的情況下,跟大自然一起洗澡。

廁所自己拿水沖,沒有衛生紙也沒有垃圾桶,乾淨衛生要自己想辦法。

垃圾要自己找地方燒掉,才發現,紙類不是最易燃的物品,石化產品(塑膠類)才是。

被煙燻得嚇死了,想快速逃開致命的化學燃燒煙霧,但自己造成的垃圾自己解決

How to burn your own garbage

要處理掉自己製造的垃圾,才發現生活不能過得太浪費

 

山上人家都吃自己種的東西,我們只能下山買菜,坐 Local bus 下山,乒乒乓乓晃下山,再把東西扛回來。

學習自己一個人完成工作,自己安排工作時間和進度,不然時間一晃就會失去。

IMG_1857.JPG

沒有車時,扛著所有東西走路上下山

 

學習在電力微弱時,想清楚需要用電與充電的優先順序。

學著和當地人相處,就算語言不通,還是要跟他們溝通。

學著跟自己相處,跟好情緒、壞情緒共處,承認自己的喜怒哀樂。

學習跟許多人、事、物說再見,生活中沒辦法堆積太多不必要關係與物品。

學著一個人享受生活,讓空白與色彩交替在生活中。

IMG_1775.JPG

沒有電的日子,點根蠟燭倒也有另一種氣氛

 

Elizabeth Gilbert 在 Eat Pray Love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書中寫到:

"the idea that the appreciation of pleasure can be an anchor of one's humanity." 欣賞享樂會是一個人人性的導航。

Children%20gave%20us%20the%20fruit%20from%20everywhere%20they%20could%20find

跟著山上的孩子走,沿途總會收到許多撿來的食物

 

學習在我沒有導航系統的腦袋,記住尼泊爾地名和相對位置,與每條公車路線。

學習在人群中保護自己,有時扳著一張臉是為了避免招惹不必要的注意。

學習讓自己規律的生活與運動,將禱告讀經也放在規律當中。

接受改變與突發狀況、接受我會有努力嘗試也做不到的時刻。

接受自己需要讓別人來照顧的時候,就要厚臉皮的讓別人幫忙。

總歸一句,在物資稀有與缺乏的時刻,學著愛自己與愛這個大自然。

 

Looking Pokhara View

在阿克蘭山上眺望波卡拉城

我發現自己能夠適應這裡的生活,找到我喜歡在這裡生活的方式。坐在山頂上看山,波卡拉城的車馬喧囂與風聲融合成一種低沉的鳴響,心境想要和山一樣穩定與屹立不搖。

我發現走回與大自然生活的方式才是原本世界被創造出來的樣貌,脫離自然生活的人忘了自己的渺小,時時刻刻想要反抗世界的定律,卻庸庸碌碌的迷失在時間的流逝中,回歸到一個被都市人屏棄的偏鄉山區,才發現心的歸屬在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中。

 

Henry David Thoreau (美國作家梭羅)在 The Walden (湖濱散記)中寫到:

「當一名哲學家⋯⋯他還要熱愛智慧,從而按照智慧的只是去生活,過一種簡單、獨立、寬宏和信任的生活。他要解決一些生活問題,不但要在理論上,而且要在實踐中。」

我們不都是哲學家,但是我們一生之中總是要做自己人生的哲學家,在日常瑣事中學習如何生活。

arrow
arrow

    Christine Shu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