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Namaste 

印度人與尼泊爾人都說 Namaste,其實這不只是一句簡單的「你好」 而已喔!Namaste 的意思是:我內在的那個靈,向你內在的那個靈問好。而那個內在的靈會同等於你內在的神,你的靈就是神。所以說 Namaste 來問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喔!在印度,Namaste 會被謹慎地運用在問候語中,在尼泊爾大家比較隨性使用。

當年我決定要來尼泊爾做一年長期志工時,我開始學習尼泊爾文,我覺得語言是讓我更靠近當地人的方法。Youtube 上可以搜尋到尼泊爾與教學影片,大多都是尼泊爾人自己錄製的簡單單字、對話、數字練習。2014 年來尼泊爾時,我買了一本尼泊爾口語練習課本,自己回家努力的想學一些尼泊爾語及尼泊爾的字。

尼泊爾的文字,長得很特別,很多彎彎曲曲的線條與圈圈,上面畫上一條橫槓。子音三十六個、母音十二個,子音許多要切一半組在一起變成一個新的字,母音放在子音上會是另一種樣子⋯⋯  雖然遠不及中文字的複雜與變化,卻也遠遠超越了英文二十六字母的程度。簡單說起來,就是想要學習日語,首先必須把日語五十音的平假名型態、片假名型態熟記,才有接下來深入學習的可能。

尼泊爾語(Nepali)可以說很接近印地語(Hindi 印度使用的主要語言),但又混雜一些藏緬族群的語言,比起印地語從梵語一路衍生過來那樣古老且複雜的語言,尼泊爾語已經省略許多細節了。講到尼泊爾的語言,就會跟尼泊爾的族群有關,尼泊爾有兩大人種,一種是長得像是蒙古人,臉寬、額頭寬、眼睛較小、多數人單眼皮或是內雙眼皮、膚色較白(但還是會比台灣人黑一層),尼泊爾人稱為蒙古族群,也就是藏緬族群的後代。一種人長得像大家印象中的印度人,皮膚黑、五官深邃、鼻子高、身材好,是印度雅利安人種的後代。藏緬族群包含 Rabin 和 Purna 的 Gurung 族、學校校長及某幾位老師的 Magar 族,加德滿都地區很會做精緻花窗的 Newar 族等,這些藏緬族群的人都有自己的語言,所以尼泊爾語是他們的第二語言。

尼泊爾語第一排子音:Ka, Kha, Ga, Gha, N。Ka 發音就像是「咖」,Ga 發音就像「嘎」,Kha 和 Gha 就是用喉音發出咖和嘎的聲音。基本聲音有 K, G, C, J, T, D, t, d, P, B,再配上同等的喉音,還有三種 N 的鼻音、M, Y, R, L, W, H,三種 S 的聲音。母音的 A, I, U 分長音短音,O, AU, E , EI, UM, AH,還有在總共四十八字母之外,沒有被列在字母表當中的字母。T, D, t, d 這四個聲音,就是中文的「他」和「搭」音中間總共有分成清音四種、喉音四種,總共八種聲音,對於從小只學過中文英文的人來說,不用說要唸出差別,甚至要聽出差別都很困難。

尼泊爾語的文法和日語一樣有非常多敬語的表達,時態的種費也比英文更多,簡單現在/未來式、可能將來式、簡單過去式、過去習慣式、委婉語氣和祈使句,再搭配所有人稱的字尾需要改變,所以全部的動詞、形容詞的字尾有一大堆變形。

分享一些我學習尼泊爾語的有趣事情吧 

在當地生活第一個件事就是會表達吃喝拉撒睡 ,吃的尼泊爾語原型是 Khanu(發音:咖怒),通常會用到的就是 Khanus (請吃)Khau(祈使句的吃) Khani(正在吃) Khayo(吃過了),到當地人家拜訪最重要的就是喝茶(喝和吃都可以用 Khanu),"Chiyaa khani?" 要喝茶嗎?回答 Khani 或是 Nakhani (喝或不喝),而客人通常也不能拒絕當地人端來的茶,要回答 Nakhani 必須要有很正當的理由,只說不想喝不禮貌。媽媽可以對小孩說 Khau(發音:靠),常常聽到媽媽對著小孩大叫「靠~~!」好像在罵人一樣。

要走了就說「藏!」(Jan),走到一半被嚇到會直覺性的說出「阿逼!」(Abhi),台灣人被嚇到會說「啊!」或是尖叫,要說出阿逼!還真奇怪。被打到、會痛、走路扭到腳,臺灣人會說「ㄠˋ!」 但是在尼泊爾 ㄠˋ(Aau)是「過來」的意思。

Syau(笑) 是蘋果,Chyau(叫)是菇,Kela (k啦)是香蕉, Kila (ki 啦)是蟲。

Gham 是太陽,Ghan 是耳朵,Kam 是工作,Gaun 是村子 ,Janu 和 Jaanu (短音啊和長音啊),我到現在還是很難分出這個發音的差別。

Baje 和 Bajai 是爺爺和奶奶,兩個發音只差了前音誒和後音誒。

ko 意思是「的」,這倒是跟中文一樣方便使用,什麼的直接在字尾放上 Ko。

山上的居民講話尾音會拖長音,很像在唱山歌,城市裡的人一聽那個長尾音就知道眼前這位人一定是鄉村來的。

剛來尼泊爾長住的時候,大概只能了解最基本的單字,通常什麼都聽不懂,就只知道可以去吃飯了喔!

為什麼我想要學習尼泊爾文?其實不學語言一樣可以透過不同的溝通模式和當地人交流,語言只是其中一種方法。但我期待我可以更深入了解當地居民,我期待我可以走入他們生活,可以跟他們五四三亂講話,所以我認真學習這一項在台灣超冷門的語言。後來我發現,很多事情一定要透過語言來瞭解他們的想法,例如一個語言中的時態會表現出當地人對於時間與過去現在未來的看法,語言中有特別強調敬語的國家,對於長幼有序會非常重視。很多時候語言沒有辦法被完整的轉譯成另一個語言,當尼泊爾人想跟我分享事情,卻需要透過英文轉譯時,常常會失去最精髓的部分,很多蘊含情緒的表達變成平鋪直述的語句。到今年,我的尼泊爾語可以聽懂六成到八成時,我常常可以跟著大家的步調一起大笑、一起難過、一起分享那些非常瑣碎卻重要的事情。而且,當大家沒有發現我的尼泊爾語程度這麼好時,我可以偷偷地聽到許多秘密喔!

arrow
arrow

    Christine Shu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